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兰州焊工魏本强:给钢板“做手术” 电焊钳是“手术刀”
来源:华体会携手沃尔夫斯堡版    发布时间:2024-07-13 13:29:30

  原标题:给钢板“做手术” 电焊钳是他的“手术刀” 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焊中心主任魏本强26年刻苦钻研成就精工品质

  央广网兰州4月28日消息 如果把焊条比作手术刀,操作这项技术的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焊工魏本强拿起电焊钳焊接之时,就犹如医生拿起手术刀给病人解除痛苦一样一丝不苟。面对患者,医生的手术刀唯有聚精会神才能刀下病除。而魏本强用焊条焊接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每一个部件,都要让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在几百度高温下运行安全,如若一点疏失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魏本强焊接的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无损检测,其中不仅有各项试验更有超声波探测,流程一点不比看病少。今日,我们的劳动者之歌就带读者走近焊工魏本强的工作,看他是如何在一项项严密检测下出色完成每一次焊接的。

  1990年8月,魏本强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了兰州兰石厂工作,从事手工焊接的工作。对于每一位工匠来说,师徒传承都是打开他们工艺之门的必经之路。魏本强的学徒生涯中,师傅马先生是个要求严格的人,在生活上可以照顾、可以谈心,但是在焊接工艺上没什么可通融的。

  魏本强说,在跟着师傅学习了近一年的时间,师傅让他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焊接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弯管,当时他就犯难了,因为焊条的直径大、而且角度变化也大,对于他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些困难,为完成任务,他就反复琢磨,下班后顾不上吃饭,偷偷弄了点边角废料,跑到车间将其打磨成坡口实验板反复练习,结果最终按照师傅的要求,漂亮地完成了弯管焊接工作。那次,师傅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在师傅的“精准”教导下,魏本强终于通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自此成为一名真正的电焊工技师,期间他一直在装焊车间工作。由于魏本强基本功扎实,别人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需要一两年就能够实现,所以他也很快在同批工人中脱颖而出。魏本强不仅在焊接技能方面刻苦钻研,而且特别是在焊缝的返修方面,能快速地解决产品出现的问题,因此他连续十几年参加公司各类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生产制造,且在全厂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得“技术能手”的称号。

  可无论多少荣誉,在魏本强看来师傅说的一段大白话还是让他最受用。师傅说“技术学好了就是自己的吃饭碗,以后不论你走到哪里,靠技术你都有饭吃!但是想要做到技术精通,那就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手工焊接技术最重要的就是遵守技艺,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焊接方法,最终方可达到手工焊接的最高标准!”

  从技校毕业走进车间,转眼魏本强已在这里度过了26个春秋。从老厂区到新厂区崭新的厂房,改变的是生产环境,不变的是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

  魏本强说,他们生产的能承受压力的容器主要是炼油、化工装置的核心部位。炼油、化工的化学反应都要在这些能承受压力的容器里完成。在几百度高温的考验下要保证每一个焊接点的绝对安全,这是牢固树立在他们每个人脑海中,雷打不动的安全意识。毕竟这些能承受压力的容器都要用在今后的炼化生产之中,即使最小的焊缝有一点疏漏在高温下都将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爆裂等生产事故。因此,作为炼化设备供应商,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源头精密,精密再精密!确保每一个焊缝都无缝融合,这样才可以经受住后续生产的各种考验。

  拿起电焊钳,魏本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焊花四溅中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一个接口被一点点焊接。魏本强说,焊工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验。如何让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接口处圆润连接,坡口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好的口径用最适合的方向去焊接这样才可以达到工艺要求。魏本强说焊接工艺流程就是要求无缝隙连接。假如没有长期的熟练操作掌握其中要理,在焊接中就也许会出现气泡和残渣。这种杂质和气泡如果在焊缝中出现,则会造成焊缝无法紧密缝合,而存在瑕疵的焊点在后续的工作中就出现泄漏甚至引发事故。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焊工除了在焊接操作中的一丝不苟,更应该在焊接开始之前就做足工作,仔仔细细地观察所要焊接的缝隙,进而选择最佳的切入口,这样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每个焊接成功的能承受压力的容器,都会像给病人看病一样被仔细检查,诸如超声波,还有焊缝内部的探测技术等,都会将焊接过程中的一点点瑕疵挑出来。于是在魏本强看来,焊工手中的电焊钳就如医生的手术刀一般,作为焊工你唯有精细中精益求精,才能在接下来的体检中过关,不然你生产出一个“病号”怎么能叫合格产品,又怎么能承受接下来的重任呢?而对于提高焊缝的合格率,多年的经验告诉魏本强,唯有精工细作和无数次的练习,让这项技艺与责任同时融入脑海。

  2013年对于魏本强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订单拿下700吨大型加氢反应器。这套装备是目前国内大型的炼化装备,在市场上有开创意义和拓展精神,但是制造周期长,过程复杂,一台装备的出厂时间就要半年,相当考验一个厂子的总实力和技术能力。魏本强说,这一个项目在考验厂子的总实力的同时,对于焊接工艺也是一项挑战,由于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高。这台大型设备要求的是一次焊接成功,如果焊接不能通过无损鉴定,探伤不合格。那么拆除焊接处意味着动了接口,即使后续再来也无法达到技术方面的要求。于是他和同事们面对这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挑战,唯有以破釜沉舟的魄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严格按流程完成每一次焊接。最终当这台装备交付厂家使用时,大家内心的成就感简直无以言表。

  魏本强为我们讲述的另外一个匠心实例,是他们生产大型螺纹换热器的场景。在车间现场,记者也见到了这台尚未制造完毕的设备。3000多个管道在其中,每个管道的管道口都要和设备有机联系,这就需要焊工一点点将其焊上去。在魏本强看来这项工作最考验焊工的耐心,每一个焊口都要实现无缝隙融合。对于焊工来说就不能有一点马虎,对待第一个管口和对待第3000个管口都要有一样的耐心。魏本强和记者说,一位熟练的焊工半天时间能焊接300个管道口,所以这是项费时的工艺,要求是大家要把心沉下去。

  26年精工坚守,如今魏本强慢慢的变成了技术能手。单位为了更好地传承魏本强的技术,成立了魏本强焊工工作室。当初初出茅庐的学徒,现在已是多名焊工的师傅。魏本强说,时代在变,工厂也在变。当大家走进车间,已经能看到工业机器人熟练焊接的身影,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在很多核心部位,依然有机器人无法触及的地方,这便更需要精工匠人更加精湛的工艺,这便是他作为老师给徒弟们的嘱咐,不管何时只要掌握核心的精工技术,即使机器人也淘汰不了大家,毕竟机器人的程序还是由人来设定的。(记者 都一鸣 宋芳科 )

Copyright © 2002-2020 华体会携手沃尔夫斯堡版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28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