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回顾洪家光:技校毕业、却攻破西方绝密技术被国家重用!
来源:华体会携手沃尔夫斯堡版    发布时间:2024-12-24 07:58:10

  2019年,一位名叫洪家光的人在国际上名声大,他以一己之力攻破了西方的绝密技术,成为“中国磨床第一人”,甚至让美国主动开出上千万的年薪,只为能够将这位人才挖掘过去。

  那么,这位名叫洪家光的人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他如今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1979年年关,洪家光出生在沈阳市一个贫穷的小村子里,他的父母亲都是农民,每天都很是辛苦。

  因此小小年纪的洪家光经常跟随父母下地干农活,在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他就已经懂得了劳动的艰辛。

  看着父母每天操劳不停的生活,洪家光深知,农民这一行不仅辛苦,收入也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洪家光实际上对于自己未来的出路一直是一片迷茫,不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想像父母那样,将来也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因此,当洪家光可以上学以后,他便拼了命的学习,在班级名列前茅,上完小学以后,洪家光又凭借出色的成绩考上一所初中。

  在初中,好学的洪家光从没有让老师失望,无论是思维还是逻辑,洪家光的优秀都让旁人望尘莫及,以他的优秀在毕业后一定能考上一个好的高中。

  然后按部就班的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好的单位,以此改变一生,然而命运总是会让优秀的人吃一些苦头。

  初中毕业以后,洪家光的确考上了一所很不错的高中,但学校要收取的费用却让洪家光的家人踌躇不已。

  上技校那几年,住校费用太高让洪家光望而却步,无奈他只能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再倒一趟公交车才能到校。

  别人在车上补一觉,而洪家光却把最近一段时间当成了移动课堂,仅仅三年时间,他就钻研完了4本专业方面技术书籍,并通过了相应的考试。

  1999年,洪家光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那时的洪家光满怀热血,感觉自己成为了为国做贡献的人。

  但是,洪家光初入车间时,看到的只是一间间破旧的简陋厂房和陈年累月的老旧机器,他陷入了失望。

  等真正开始工作以后,洪家光就发现了自己日复一日只是对着冰冷的机器和金属零件操作,慢慢的他便觉得这样的工作也显得索然无味的。

  面对如此枯燥乏味的工作,洪家光一度坠入谷底,对自己的前途开始迷惘和质疑,他开始怀疑,在没有名校文凭和背景的情况下,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自己,是否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正在这时,付师傅出现了,付师傅年纪不大,却颇有经验和技艺,有一次,他叫来洪家光练习打磨零件,说给他一步一步地示范。

  洪家光信心满满,谁清楚自己稀里糊涂操作了十几分钟,打磨出来的零件测量后竟然尺寸全部不合格。

  付师傅看着洪家光尴尬的样子,语重心长地教育他,并告诉他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零件,但它却能影响到很多大机器,只要一个不合格,那么整个机器都会崩塌。

  这番话如同当头棒喝,让洪家光瞬间清醒过来,从那以后,他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每一位师傅,不再有任何轻视和大话。

  洪家光开始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学习,并且养成了把每天做好的事情详细记录下来,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他就成为了车间里受人赞誉的好学生。

  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轰炸了我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导致大使馆内我国三名工作人员身亡。

  虽然众人都清楚美国是有意为之,但美国拒不承认,迫于压力,我们也只能吃下这个亏,可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彼时运送三具尸体回国的居然是美国的飞机。

  洪家光看到这则新闻以后,内心的愤怒唤醒了他的热血,他决心要学习更好的手艺,为我国的航空领域做出一份贡献。

  也是在这时,洪家光盯上了彼时的“全国劳模”孟宪新,孟师傅的手艺自然是没得说,因此洪家光希望可以在拜孟师傅为师,精进自己的技术。

  可惜,孟师傅一开始并没有答应洪家光的要求,毕竟他看起来就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一点也不像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工人。

  于是孟师傅拒绝了洪家光拜师的请求,他认为洪家光只是一时好奇心理作祟而已,但是,洪家光显然下定了决心的。

  为了能够拜孟师傅为师,他每天干完自己的活计后,就会跑到孟师傅的车间,一边充当着孟师傅的小跑腿和助手,一边虚心求教,就这样,两个多月过去了,洪家光依然坚持。

  而孟师傅也在相处中改变了对洪家光的看法,一般来说,工人切削内螺纹时手速最高也就600转/分钟左右,轻则会影响效率,重则容易打滑伤到手部。

  但洪家光十分的大胆,他不仅仅可以在1200转/分钟的超高手速下游刃有余,产品质量更是一等一的好。

  最终,孟师傅不再推辞,收了洪家光为自己的徒弟,把自己毕生心血完完整整地传授给洪家光。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洪家光获知了磨砂的精髓和窍门后,时常利用工余时间勤加练习。他对于磨砂工艺的掌握日益纯熟,技艺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养成了详细记录和总结的习惯,并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也一并记录在案。

  就这样,时间一晃几年过去,当初还是个青涩小伙的洪家光,已经成了厂里的红人,后来,他还在技术比武中以非常大的优势夺得全国冠军,成为了厂里人的骄傲。攻克难题

  在取得了一些小的成就后,洪家光也并没有飘飘然,相反他很努力的继续工作,一年的时间下来,他自己就为厂里贡献了7000多个工时,要知道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的工时才4000。

  后来在2000年时,厂里接到了一批金刚石滚轮的订单,这个零件是用于修复发动机叶片的。

  在飞机的发动机中,叶片是特别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如果叶片出现了意外,那么整个飞机都会陷入危险。

  因此当时对金刚石滚轮的要求也是十分的高,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而这项技术整个工厂也只有一位姓刘的师傅能够做到。

  可刘师傅此时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在厂里,得知这一条消息以后,公司焦急不已,毕竟任务已经接下来,但唯一的一个师傅却不在厂里,这该如何是好?

  洪家光在这样一个时间段站了出来,他主动接下来这项任务,之后便将自己的被褥和洗漱用品全都带到了厂里,开始研究金刚石滚轮的工艺。

  可是,就算洪家光不眠不休的做了一晚,最终也没有一个是合格的,这让洪家光很是气馁,但很快他也意识到闭门造车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决定去拜访刘师傅。

  在终于找到刘师傅以后,他向刘师傅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刘师傅听完也很是感动,当即就开始给洪家光传授自己所有的经验,洪家光也是认认真真的将这些全部都记了下来。

  回到厂子以后,洪家光就按照刘师傅传授的经验开始练习,虽然一开始还是无法达标,但已经比自己之前做的要好的多。

  后来,洪家光不断的练习,终于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这项技术,为了能够按时交上任务,他开始不眠不休的工作,有时候甚至废寝忘食到一天都喝不上一杯水。

  因为连日的劳累,洪家光还意外砸伤了手,导致手指骨折,但为了自己和公司的承诺,洪家光坚持用一只手操作,终于在最后完成了任务,而且每一个零件的检验都达到了标准。

  不仅如此,洪家光还在制作中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想法,改良了老旧的工艺,帮助我国填补了金刚石滚轮方面的空缺。

  这次以后洪家光也彻底在国际上出名,美国甚至不惜开出千万年薪,试图将这个人才挖走,让中国继续陷入他们的封锁中,但洪家光却不为所动,坚定的留在中国,继续为中国奉献。

  从那以后,洪家光更加发愤钻研金刚石滚轮技术,将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攻克滚轮成型面加工的难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他的建议下,车间内很多陈年累月的老旧磨床都被按其流程升级改造,洪家光手把手教导工人掌握新工艺,在短时间之内,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就有了明显提高。

  上层很快就意识到了洪家光的卓越能力,2011年,国家特别允许洪家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此殊荣后,洪家光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积极向其他先进的大师请教学习,博采众长,将自身的技艺日臻完善。

  后来,他创建了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带领自己的团队参与到航空攻关的项目中,顺利的帮助专家攻克了53个项目。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自己的团队创新了35个项目,为航空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22年,洪家光当选2021年度的大国工匠,今年年初,他更是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的称号。

  对于洪家光来说,工匠精神和技艺经典在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和发扬着,我国的航空不再受任何人的限制,甚至别的国家都要仰望我们,这才是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勋章。

  只要有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能够追随先哲足迹、勇攀高峰,那么我国的航空工业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洪家光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励志的传奇,更是一曲壮美的赞歌,他用执着的追求、顽强的意志、高超的技艺,谱写了大国工匠的不朽篇章。

  他的事迹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工匠精神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洪家光用执着和坚守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他的传奇经历必将激励更多青年人砥砺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Copyright © 2002-2020 华体会携手沃尔夫斯堡版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028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