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磁科技成立于1998年,自成立以来从事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最大的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生产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基于永磁铁氧体产品,进一步拓展软磁产业链,2021年成立龙磁新能源,实现软磁粉-软磁粉芯-电感元件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公司将聚焦永磁及电机部件、软磁及新能源器件两大业务板块,实现双轮驱动发展。
公司运营总部在合肥,目前拥有5个销售中心与7个生产基地。销售中心覆盖海内外,如位于上海虹桥的龙磁贸易、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金龙科技、位于日本大阪的日本龙磁公司等。公司产能分布于永磁、软磁等领域,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安徽上海越南等地。
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表现稳健,2017-2021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CAGR分别为12.49%、18%。2021年,在疫情、国际形势、原材料波动等因素影响下,公司通过夯实业务,推进产品研制,采取精益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各项财务指标增长。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43.91%;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92.05%。公司纯收入能力表现优秀,毛利率与净利率达到35.35%与16.28%;其中,公司主营的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业务,收入占比78.41%,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毛利率达到38.61%。
公司当前的收入构成来自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换向器、外包加工、预烧料等产品业务,其中磁瓦产品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贡献收入6.31亿元,占据营业收入比重达78.41%,同比去年增长31.88%。未来布局上,公司加大对软磁及器件这一新业务的研发与产能布局,软磁业务的收入贡献有望进一步增长。
磁性材料按照磁学性能的硬与软可大致分为永磁材料与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在经过一次外部磁场磁化后,就可以长期保持强磁性,矫顽力较高。
永磁材料目前最重要的包含金属永磁、铁氧体永磁、稀土永磁及其他永磁材料。其中,永磁铁氧体是以SrO或BaO及Fe2O3为原料,通过陶瓷工艺(预烧、破碎、制粉、压制成型、烧结和磨加工)制造而成,具有宽磁滞回线、高矫顽力、高剩磁,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功能性材料,相比其他永磁材料,在材料成本与可获取性上具备优势,性价比相对较高。
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主要有烧结和粘结两种方式,烧结分干压成型和湿压成型,粘结分挤出成型、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其中,湿压成型由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浆料水分多,晶粒能在成型的过程中自由转动,便于晶粒取向,因而磁性能相较干压成型好。
目前,公司生产的湿压磁瓦是永磁微特电机的核心部件,一般作为电机定子,主要使用在于是汽车(包括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变频家电及电动工具等领域。据公司公开调研信息数据显示,目前公司高性能湿压磁瓦产品下游拆分为,汽车类70%、家电类20%、其他类10%。
铁氧体湿压磁瓦行业具有定制化需求、认证周期长的特点,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能力、响应速度、技术上的支持等均有较高要求,认证周期最长可达3-5年。
公司目前与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日本电产,韩国LG、三星,海尔等知名厂商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优质客户资源形成护城河,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规模位居中国第二、世界前五。公司作为永磁铁氧体领域迅速成长的企业,目前湿压磁瓦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全球前五。当前我国永磁铁氧体产量在50万吨左右,整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公司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为3.7万吨,市占率约7%。
据公司招股书陈述,全国约有60家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生产企业,年产能3000吨规模以下企业众多。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领域,全球龙头厂商为TDK(产能5.5万吨)、日立金属(产能5万吨),国内龙头厂商为横店东磁(产能4.5万吨)与龙磁科技。
截至2021年,公司湿压磁瓦营业收入为6.31亿元,同比增长31.88%,毛利率为38.61%;公司生产量与销售量分别为3.12万吨与2.89万吨。
近几年一方面由于汽车自动化程度和舒适度需求的提高,单车直流电机数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新能源趋势下汽车保有量整体增长迅速,汽车电机每年增长率约20%,带动汽车领域湿压磁瓦市场。
家电领域受节能环保等因素推动,变频化趋势明显,同样拉动市场增长。公司专注于汽车电机、家电变频电机等高端磁瓦产品的生产,基于规模、技术、市场、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产能扩张步伐。
目前公司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为3.7万吨;伴随募投项目于2月底完成建设,越南二期于Q3完成建设,至2022年末,公司产能将达到4万吨;伴随产能按计划推进,公司产能预计在2023年和2024年将各增加1万吨,至2024年永磁铁氧体产能目标为6万吨。
软磁材料是具有低矫顽力和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易于磁化,也易于退磁,其基本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大范围的使用在各种电能变换设备中。软磁材料最重要的包含金属软磁材料、铁氧体软磁材料以及其他软磁材料。
电力电子高频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下,软磁材料优势显著,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根据MarketWatch数据,2020年全球金属软磁粉芯市场规模约4.8亿美元,预计2021年和2027年分别达到5.1亿美元和7.5亿美元。
基于永磁铁氧体技术功底,打造软磁产业链。公司基于永磁铁氧体业务,依托数十年永磁原料制备技术积淀,增加软磁业务布局,致力于打造“磁粉—粉芯—器件” 一体化软磁产业链,形成独有的软磁粉料制备优势。
软磁方面,公司已形成4000吨金属磁粉芯的产能;以及铁氧体软磁项目规划产能6000吨,当前设备正陆续进场安装调试,预计将于Q3投产;电感项目上,目前合肥市高新区电感二期项目处于在建状态。据公司公开调研纪要,目前公司金属磁粉芯已批量对外销售,主要为家用电器和中小型光伏逆变器厂商配套。
光伏领域,公司已积极与客户接洽,争取早日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软磁铁氧体现在已给多个客户送样,预计将尽快打开市场。
其中,绕线型高频电感主要使用在于光伏及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一体成型电感应用于数据中心、UPS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绕线亿元建设高频磁性器件项目,一期已租赁厂房小批量生产,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一体成型电感领域,公司于2021年实现产能3600万只,预计至2022年实现产能3.6亿只,2023年目标约20亿只。
永磁业务,公司专注于汽车电机、家电变频电机等高端磁瓦产品的生产,基于规模、技术、市场、客户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产能扩张步伐。
目前公司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产能为3.7万吨;伴随募投项目于2月底完成建设,越南二期于Q3完成建设,至2022年末,公司产能将达到4万吨;伴随产能按计划推进,公司产能预计在2023年和2024年将各增加1万吨,至2024年永磁铁氧体产能目标为6万吨。因此,我们预计22-24年,永磁业务增速28.87%、25.96%、17.79%,对应毛利率为36.86%、36.49%、36.30%。
新业务(软磁与电感业务),公司依托永磁技术积淀,增加软磁业务布局,致力于打造一体化软磁产业链,已形成4000吨金属磁粉芯的产能,以及铁氧体软磁项目规划产能6000吨,预计将于Q3投产;未来软磁产品将进一步以电感形式产生销售。因此,我们预计22-24年,新业务增速 56.15%、46.09%,对应毛利率为30.80%、32.34%、31.60%。
公司主要营业产品为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因此我们选取国内主要永磁材料企业横店东磁和软磁材料企业铂科新材作对比,2022年可比公司PE 均值为38倍。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纯利润是1.52、2.13、2.66亿元,对应市盈率为24、17、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