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620亩,总投资4.7亿元的千树园一角。千树园蕴含丰富树文化,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展示于休闲娱乐之中,是树文化的博览园、生态园。
2007年4月正式投产,年加工服装能力800万套件的财通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要想了解柘城发生的巨大变化,必须亲自到柘城走一走、看一看。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潮中,柘城县以城镇化为切入点,举全县之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突破工业薄弱环节,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转变、大突破。
“过去在柘城很少能看到外地人,现在在柘城经常能看到外国人。”记者到柘城采访时欣喜地发现,昔日的柘城犹如演绎美丽的蝶变,早已改变了容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生机勃发的新柘城。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柘城虽经历任领导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慢慢的提升,但“财政穷县、经济弱县”的帽子似乎很难甩掉,直到2005年,县里全年财政收入不到5000万元,不足300万元的工业税收大都来自窑厂、皮革厂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干部职员及教师工资一年多未发,有一个乡镇拖欠工资竟达34个月。那时的县城破败拥挤,街面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环境脏乱不堪……
如何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怎么样摆脱贫困的窘境?是摆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工业化先行,还是城镇化先行,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县委书记张家明到柘城前,是商丘市小城镇办主任,深谙城镇建设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拉动作用。他认为,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必须从城镇化起步,解决原生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因此,柘城要从城市建设破题,依靠城市建设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通过改变环境激发人们对公共生活的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言,柘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钱从哪里来?没有钱,如何去搞城市建设?张家明决定以旧城改造为突破口,来获取城市建设的原始积累。
他们选了一条宽不足3米、房屋破旧、路况很差的小巷,从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的关注,引来福建泉州的客商,将那条脏乱差的小巷改造成宽18米、商铺林立、道路整洁的商贸步行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以上为住户,原有的270户群众可以回迁,可以异地安置,可以货币补偿,可以买商铺经营。项目竣工的那一天,街上的居民欢呼雀跃,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原来低矮破旧的房子,竟然变成了美丽的高楼。
破坚冰,激活一池春水。实施这一项目,不仅群众满意,开发商也满意,开发商主动依法纳税,拿出1000多万元出让金和600万元的税,由此,柘城靠旧城改造掘得城市建设“第一桶金”。
按照“城建破冰、楼宇推动、二三互动、项目支撑、经济繁荣”的发展思路,柘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共实施房地产项目40多个,总投资50亿元,开发面积达160多万平方米,各种高品位的居住小区遍地开花。其中,金沙花园卓越的品质吸引了中国女篮名将郑海霞。海霞老家就在柘城,今年5月,她结婚回娘家,特地在金沙花园选了一套房子作新房。金沙花园9号楼因此以郑海霞的名字来命名,叫“海霞楼”。
几年来,柘城县大刀阔斧地搞城市建设,一点带一线,一线带一片、一片带一县,重心北移,两翼展开,仅土地出让金就收入4.5亿元,为逐步发展新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一直以来,拆迁是旧城改造的老大难问题。而张家明独创的“三三和谐拆迁法”,使这一问题在柘城迎刃而解。“三合”:合法、合情、合理;“三公”:公开、公正、公平;“三深”:深刻、深入、深情;最终实现了老百姓的“三动”:感动、主动、行动。柘城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被拆迁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拆迁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几年来,柘城县旧城改造涉及拆迁群众2.8万人,没发生一起赴市事件。在此基础上,柘城对县城24条主次干道实施了全方位的精细化改造,围绕沿街立面刷新、广告牌匾整治、绿化升级等九大内容加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柘城城建经验引起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极大关注。全省城乡建设会议,要求柘城县委书记张家明介绍经验,郭庚茂省长给予充分肯定。前不久,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同志到柘城调研时,兴致勃勃地说:“这次来柘城,感到很震撼。过去柘城很破旧,现在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柘城县在金刚石微粉加工方面有传统的技术优势,但企业布局分散,产品链条短,技术上的含金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管理的理念和发展的潜在能力都不能得到一定效果发挥。
根据产业基础、产业实际以及未来的发展前途,柘城县把金刚石微粉加工确定为主导产业,着力拉长金刚石微粉加工产业链条,发展下游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促进金刚石微粉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
有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说明目前柘城县金刚石微粉产业的规模状况:全县从事金刚石微粉制品加工生产的企业有150余家,年产金刚石微粉35亿克拉,金刚石砂轮2万余片,金刚石钻头2万余只,产值达12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创利税1亿多元,安排富余劳动力1.2万多人,“小微粉”已发展成为支撑柘城县域经济的大产业。
如今,柘城是全国名副其实的“金刚石微粉之乡”,产品出口东南亚、北美和非洲,微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0%、46%以上,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基地和经销市场。金刚石微粉已成为柘城县在全国叫得响、吃得开、红得火的一块“金字招牌”。
位于柘城县城西产业集聚区的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几年前还是一个生产金刚石微粉低端产品、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小不点”。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与河南工业大学“联姻”,组建了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出了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树脂砂轮、陶瓷砂轮等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猛增至上亿元,成为全县金刚石制品行业“龙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柘城的轴承加工也曾经辉煌一时。但过去的老轴承厂技术上的含金量低、效益差,终于被市场淘汰,于2001年破产倒闭。年轻的副厂长宋效海在老厂的基础上,于2006年重新组建金鑫轴承有限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技改资金,使产品升级换代,其精密程度已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三名。用宋效海的话说,企业过去生产架子车、自行车轴承,现在生产航空航天、军事坦克用的精密轴承。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产品价值和企业利润早已不能再相提并论了。
像新源超硬、金鑫轴承这样靠科学技术创新“羽化成蝶”、发展成为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在柘城还有鸿祥超硬、力量新材料集团、华商药业、深安电子、坤宇生物、杰隆生物等20多家,拥有各类高新技术产品120多种。今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5.2%,名列全市之首。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作为农业大县,如何推进工业化?柘城县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有八家纺织服装加工公司,产业集聚效应、企业集群发展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记者走进财通服饰有限公司,只见数百台缝纫机正在高速运转,忙碌的工人正在按照订单加工服装。据企业负责的人介绍,厂里的生产线吃不饱,如果工人充足,他们还可以上几百台生产设备。该公司2007年4月正式投产,年加工服装能力800万套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与国外大服装公司的合作,使公司获得了大量产品订单,2009年实现产值1.8亿元。
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柘城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主攻方向,靠一流的环境、优惠的生产要素吸引客商。柘城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定势,推行“造车找驾”的招商方式,主动与外地品牌企业协调对接,多元化筹集财力、物力,营造厂房、购置配套设备,全力发展“厂壳经济”,提出并实施“填空计划”、“栋梁计划”和“壮骨计划”,淘汰落后产能,做大做强高科技、高税收产业。今年以来,集聚区新落地工业项目13个,累计达到59个,总投资40.7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7个;实现工业公司营业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税收4100万元,同比增长152%。
今年6月,在省政府组织的产业集聚区巡回观摩活动中,副省长张大卫看了柘城的产业集聚区后深有感触地说,柘城县曾经是我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一个县,但是柘城人民顽强不屈,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实现了大转变、大突破,使我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张大卫同时指出,商丘的产业集聚区非常富有特色,围绕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做大做强,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这样的做法值得其他县市学习借鉴。
从2009年开始,柘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直高位运行,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已达1.2亿元,年底有望突破3亿元。
如今的柘城,到处是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施工场面。全县上下通过“追赶型发展思路”大讨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我加压、自强求进,形成了一股干大事、创大业、大发展的强劲气势。
如果说,柘城过去几年的发展是热身试笔,那么现在,成熟的柘城已经在挥毫泼墨。
根据“北扩南进、东延西伸”的总体发展的策略,柘城高标准建设长江新城,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长江新城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行政办公中心和生活居住中心。目前,全长7公里的未来大道、全长4.8公里的迎宾大道拓宽以及管网入地、绿化亮化等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一座新城即将拔地而起。
随着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柘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人口快速膨胀。4年前,柘城县城不足6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现在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1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较200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发展中,柘城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广大农民工、失地农民、下岗失业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去年以来,柘城县先后投资7亿元,用于城市道路、绿化亮化、管网、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城镇和乡村居民营造了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切实做到民之所需、政府所为,政府所为、惠及百姓。
柘城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生态建设,为把柘城打造成为生态园林城市,柘城着力打造两张“城市名片”:一是千树园,二是容湖生态公园。
据史料记载,柘城当年因为“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因此,柘城与树有不解之缘。
蕴含丰富树文化的千树园占地620亩,总投资4.7亿元,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为一体,寓文化展示于休闲娱乐之中,是树文化的博览园、生态园。走进千树园,仿佛置身于绿色天然的氧吧,又宛如走进一幅风光旖旎的画卷,带给人们的是身心愉悦的享受。
在千树园广场西侧,有一座巨大的喷泉景观——七钵清泉,从空中俯视,形似树木年轮,从远处遥看,像一棵千年古树生长在清澈的池水之中。清泉的顶端盛开一朵泉水莲花,周围110个水柱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伴随着七彩灯光,喷涌跳跃、变幻莫测。110个七彩水柱代表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计方针,也体现了柘城县委、县政府关爱自然、崇尚和谐的发展理念。
容湖生态公园总投资10.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水幕电影、府前广场、中心广场、游船码头、湖心岛等已完成。秋日里,烟波浩渺的容湖湿地在蓝天、白云、绿草的装扮下分外妖娆。湖面上,白鹭飞翔,锦鳞戏水,仿佛人间仙境。
柘城,这座有灵气、有激情、有魅力的新城,正在吸引幸福祥瑞之鸟纷沓而至,衔着希望、理想、祝福的种子,撒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